作者:世界资源研究所副主席马尼希•巴布纳、亚洲开发银行独立评估部总经理维诺德•托马斯
过去二十年,中国约有五亿人口脱贫,为世界极端贫困的大幅减少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今后二十年,极端贫困能否完全消失,还是个未知数。特别是当前大部分国家深陷经济衰退,这个目标显得尤为遥远。联合国大会刚刚在纽约闭幕,各国首脑应把消除贫困列为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过去二十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而现在正是立足过去、再接再厉的关键时刻。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大力推动下,每天生活费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43%降到了2008年的22%,而中国是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贫困人口从6.8亿降至1.7亿。
第二,当前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全球发展问题,使之能够反映并应对世界的深刻变化。世界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社会挑战,只有找准新方向彻底根治这些问题,才能继续推动发展。
鉴于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成立了一个高级专家组,为2015年后的全球发展议程出谋划策。英国首相卡梅伦、印尼总统苏西洛、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共同担任专家组主席,来自巴基斯坦的霍密•卡拉斯担任执行秘书。专家组成员包括前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前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英凡。
制订新的发展路线图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贫困性质发生了改变,这项使命任重而道远。虽然贫困率有所降低,发展中国家还有13亿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低于1.25美元,更多的人还在贫困线边缘挣扎,还有很多人正深受水资源匮乏、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等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的困扰。
面对种种变化,是否政府只要将千年发展目标和2015年的期限延长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断变化的世界要求我们关注贫困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也为现在和未来造福全人类提供了机遇。
新议程必须以千年发展目标为基础,同时具备三个特点:可持续性、平等性和普遍性。
首先,新议程必须以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为目标。经济发展正以不可持续的速度消耗着地球的资源。目前约有12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包括一些最贫困人口在内的10亿多人还在依靠森林维持生计,而工业化农业造成的大量森林砍伐严重威胁了他们的生活;中国、泰国、俄罗斯、美国等各地人民饱受极端天气的侵害。因此,只有重点关注资源的可持续性,才能解决贫困问题。
第二,新议程应该在全球进一步促进平等。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许多亚洲国家的收入不平等大大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减贫效果。而实际上,社会越平等,低收入居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经济发展的渠道也就越宽。
第三,新议程必须重视普遍性。千年发展目标主要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不断涌现的发展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资源枯竭等问题,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寻求全球性的解决办法。同时,目前发展中国家认为他们承担的责任太多,有失公平。设定普遍性的发展目标也能减轻这些国家的忧虑。
那么应该如何推动这项议程呢?各国首脑在“里约+20峰会”上迈出步伐,一致同意扩展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目标的可持续性、平等性和普遍性,以更好地解决全球贫困问题。但要取得成功,仅仅依靠政府和援助机构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私营部门和全球公众的广泛参与。
刚刚成立的高级专家组应该立刻开展行动,将新的全球发展议程这一构想转变为现实。
本文原载于世界资源研究所网站。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