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减缓气候变化》,强调了一个重要信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有可能控制在2℃以内,但必须迅速减少排放并改变能源结构。
工作组对1000多个利用了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的潜在排放路径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上述结论。总之,该报告指出了我们当前所处的排放路径,以及实现气温上升不超过2℃所需的路径转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森林大火、海平面上升、热浪等日益危险的气候影响。
为遏制逐渐失控的全球变暖,减排必须达到一定水平,以下六个问题非常重要:
1) 如果不采取明确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
目前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达到人类历史最高水平。即便所有国家都能切实履行当前的减排承诺,离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比前工业时代高2℃的范围内的目标还非常遥远。事实上,如果不进一步采取行动,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将比前工业时代高3.7℃至4.8℃(如考虑不确定因素,温度上升幅度则将会在2.5℃至7.8℃间)。
这种升温水平将引发灾难性影响。例如:气温每上升1℃,世界上就有7%的人口面临至少20%的可再生水资源缩减。气温上升超过2℃,森林等生态系统将极易引起突发和不可逆转的变化风险,由于树木能够截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这又会导致新一轮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而如果气温上升超过4℃,就会发生大面积珊瑚礁死亡和粮食短缺。
2) 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之内的目标依然有希望
我们已经消耗了50%以上的“碳预算”——即为达到全球气温上升不超过2℃的目标可排放的碳总量。但是,第三工作组发现,通过采取积极措施,迅速减少排放,从技术层面和实践层面来看可以避免碳预算的超支,从而避免最恶劣的气候变化影响。
3) 为使碳预算不超支,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该报告强调,接下来的十年对于采取气候行动极为关键。2030年前的排放将决定着世界能否走上低排放之路。
实际上减排行动越晚,实现气温上升不超过2℃的目标就越难。基础设施建设不当(如建筑和城市的建设方式)将使社会锁定在高排放的道路上,难以解脱或必须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拖延行动也意味着未来的减排幅度必须高于任何时期。比如,如果不减少排放,在2030年排放将高达55吉吨。那么2030至2050年,我们只有平均每年将全球排放减少6%,才能控制气温上升不超过2℃(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49吉吨)。
我们拖延减排的时间越长,气温不超过2℃的目标实现起来就越复杂、成本也越高昂。例如,如果拖延减排,人们就会越发依赖于结合碳捕集与封存的生物能源技术(BECCS)。这些技术存在潜在风险,同时在融资和规模化测试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排放浓度超过目标 。当分析模型不考虑二氧化碳清除技术或超过排放浓度目标时,很多研究即认为2℃的目标不可行或成本高昂。
4) 长期而言,应彻底消除排放
有关模型显示,为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以内,到2030年和2050年全球排放应比2010年分别降低39%和72%。
也许最为重要的是,该报告发现,在大部分较有可能的气温上升不超过2℃的情景中,210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都将降为“零甚至为负” ,而这就要求逐步彻底消除温室气体排放。
5) 全球所有地区都必须开展行动
除在地方、国家和地区层面开展减排行动外,国际合作也必不可少。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每个人、每个企业和每个国家都必须参与解决。
没有一个定式能够告诉世界如何达到必要的减排目标,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必须开展国际合作。
由于各国在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国际合作可以决定各国气候行动的权利和责任。公平的协同行动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合作和接下来的行动。
6) 向低排放路径转变需要大规模变革
控制气候变暖需要大规模改革能源系统和土地使用。为实现这种变革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行为模式,比如:
• 到2050年,实现大部分发电装置脱碳; • 逐步淘汰不使用采取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的煤电; • 今后40年,将低碳能源供应(如太阳能、风能、水电、碳捕获与封存)增加4倍; • 转变消费模式,如减少食物浪费、改变饮食结构; • 利用现有效率最佳的工业技术,可以使工业领域的能耗强度降低25%,鉴于目前工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将是一项重大成就。
今天的选择
第三工作组的报告清醒地指出,实现气温上升控制在2℃之内目标所面临的迫切和重要的挑战。虽然这些挑战看上去艰巨,但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报告列出的解决方案。该报告还提出,减排可带来许多重大的协同效应,这也就意味着气候变化减缓行动更加重要。例如,该报告指出,低排放路径不仅能够减少能源价格波动和供应中断对各国的伤害,同时,通过控制大气污染,还极大地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我们现在处于错误的排放路径上,但通过积极进取的行动,我们有可能走上正确的轨道。现在,各级政府必须制定全面的气候政策,投资于低碳未来,否则今后付出代价将非常惨重。
本文原载于世界资源研究所网站。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