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徐嘉忆、罗伯特-温特伯顿联合撰写。
9月18-19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将在北京召开该框架下第三次关于粮食安全的部长级会议。2014年是APEC的中国年,作为将粮食安全列入今年中央经济工作首要任务的东道主,本次部长会议格外引人注意。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锁定8项“三农”工作重点,其中“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 “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名列前三。只有确保有地可耕、有水可养、有风调雨顺的气候环境才能实现长期的粮食安全。长期的、可持续的才是真正的安全。
国家的重视源自对于粮食供需和环境问题的最深担忧
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同比增长2.1%,实现了自2004年起的“十连增”。于此同时,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近年来均为净进口。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 2014-2023》中可知,到2023年,预测全国粮食(包括榨油大豆)总需求量为70971万吨,产量为61999万吨,由此可推算出约有8972万吨的缺口。这缺口比预测的2014年粮食缺口3751万吨扩大了两倍多,相当于2013年全年产量的15%。如何提供国内粮食产量,弥补扩大的粮食缺口是国家的基本问题。同时,从一个更综合全面的角度来看粮食生产,需要重视与其相关的负面环境影响以及如何转向更可持续的方式。
根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数字显示,来自农业源的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最高,富营养化胡泊达到总数的27.8%。耕地面积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8.02万公顷,中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72%。与环境污染和退化相比,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农业的用水效率仅为40%, 化肥农药利用率为30%-40%。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用世界7%的耕地和5%的水资源养育着世界22%的人口。未来随着工业和城镇化进程中对于水和土地的竞争,中国必须竭尽所能地保护耕地以减少来自土地退化等因素带来的农田损毁。
极端灾害的频发对于粮食主产区的影响也将日益显现。从长远来看,粮食安全必然会受到当前不可持续的环境发展模式的制约和威胁。对于中国来说,做好当前的农业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好资源、积极适应气候变化,是对未来粮食安全的极大贡献。
给全球的三种解决方法
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将面临巨大的粮食安全问题,包括此次聚首北京的来自21个成员经济体的部长们。世界资源研究所《创建一个可持续的粮食未来》的研究结果发现:当今全球有8亿多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为了到2050年能够养活约96亿全球人口,必须填补当前粮食产量和本世纪中叶粮食需求之间近70%的粮食缺口。而仅通过大幅度的增产是不能填补这巨大的缺口还会带来很多潜在的社会与环境不良影响。在中国已经实施的对于土地、水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以及《国家气候适应战略》的发布,表示已从不同层面开始着手于发展可持续农业,确保长远粮食安全的决心。 以可持续的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世界资源研究提出了三类解决方案:以提高和维护人类福祉的方式减少粮食消耗增长,提高现有农田的粮食产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每种方案都有力实现推进农业发展、造福妇女、保护生态系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避免过度使用和污染淡水。
除了贸易增长,部长们讨论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的双赢
APEC成员经济体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相互依存,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与中国农产品贸数额庞大。贸易虽然可以填补粮食缺口,但是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价格波动也让农产品对于本国粮食安全带来的巨大风险。除了贸易,更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增进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中国来说,可以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文明的双赢。期待部长们可以就贸易外的农业相关环境问题进行技术和政策上的经验交流,并将会议成果写进11月领导人峰会时各国共同发表的《北京宣言》中,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来确保安全。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