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CityFix和Insights独家连载系列文章《以人为本的城市》,探讨如何利用公交导向型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可持续性和宜居性。该系列包括9篇文章,将分别介绍从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技术和发展趋势。
公交导向型发展战略能促进城市整合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和城市设计,实现可持续和更加人性化的发展。图片:墨西哥城Metrobús快速公交系统附近交通枢纽的小型店铺和行人。图片来源:Justin Swan/Flickr
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争先恐后地应对迅猛发展、经常失控的城市化进程。例如,墨西哥城郊区的居民单程通勤时间长达2.5小时,交通费占月收入的30%。 到2030年,全球将新增15亿城市人口,挑战无疑将更加严峻。不过,这种趋势完全可以克服。将城市设计的重心从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机遇,使就业、教育和医疗更加便利。
公交导向型发展模式是一种倡导住宅及商业结合的综合土地开发、与公交系统的衔接、以及骑车和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的规划战略。这种模式是建设可持续宜居型城市社区的关键。
为了帮助城市领导者对紧凑型街区和可持续城市进行规划,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交通中心(EMBARQ)发布了《公交导向型城市发展指南》,汇集了当今城市的最佳实践,是一本以促进建设健康、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的设计指南。
基于该指南的《以人为本的城市》系列文章将探讨公交导向型发展模式的优点、必要政策和设计要素。但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公交导向型发展,以及如何利用它提升城市全体居民的生活质量。
公交导向型发展模式能为城市带来什么效益?
在决定城市社区面貌的众多因素中,交通最为关键。城市各个社区通过物理、经济、社会和环境网络相互交织,交通能促使社区重视上述网络的作用,并提高社区之间的凝聚力。通达的街道有助于建立强大坚韧的社区、加深文化理解、巩固社会联系。通达的社区能够扩大就业和经济机遇(尤其对妇女而言),同时通过改善步行环境、增加体育锻炼提升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街区中心和街道的商业活动能丰富底商空间,增加“街道眼”,提高市民安全感,并为社区商家招揽更多的顾客,刺激社区内部消费。通过上述方式,公交导向型发展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并为小企业与大品牌竞争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
公交导向型发展也降低了人们远距离出行的需求,从而减少私家车及以车为本、造价高昂的基础设施需求。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减少交通事故死亡率。
以人为本的设计要素
公交导向型发展模式取决于一些关键政策和设计要素。车辆需求管理措施通过限制和经济负激励手段减少社区内不必要的私家车出行,同时在车辆出行之前优先考虑人的出行,从而提高交通安全性。同时,商业住宅综合开发的土地利用形式可使居民就近解决日常需求、促进经济活动、推动社区交流、提高社区安全。例如,在距离轨道线路半英里之内开发住宅项目,能够吸引当地居民和公交乘客,为商店创造商业需求,同时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可持续交通出行方式。
这些要素的共同点在于将人和社区放在首位,优先于车辆、街道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以人为本的设计不仅限于环境建设,还包括参与性规划过程,使市民(甚至传统上排除在对话之外的市民)能够对城市未来发展发表观点。
启动规划新模式
从墨西哥到印度,全球各地的城市规划实践催生了以汽车为中心的大型街区,导致城市步行和骑行环境的恶劣和公交换乘的不便。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如果继续沿用目前的土地利用模式,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一些城市甚至国家政府正在努力改变城市扩张的趋势。例如,墨西哥正推动发展紧凑型城市社区,对核心区而非郊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济激励,改变城市不断扩张的历史。墨西哥城将首次根据公交导向型发展原则进行新的分区规划,在公交枢纽附近建造中低收入住宅。新分区规划有望在2014年夏获得地方政府批准,将允许开放商提高住宅密度,创造丰富的底商环境,并限制新建筑停车位以降低汽车保有量。虽然取得了上述进展,大多数城市还未能充分实施公交导向型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必须接受公交导向型发展模式,并将用地规划、可持续交通和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大范围推广公交导向型发展模式有利于整合各种城市发展战略,以实现提高全球城市居民出行便利和生活质量的共同目标。
本文原载于世界资源研究所网站。
0
推荐